小龙女自杀?舆论不该纵容成龙,却一味批判需要帮助的吴绮莉
文 / 非非马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不曾详细了解过吴绮莉、成龙和“小龙女”吴卓林之间的详细纠葛,只是根据零碎读来的些许报道,“感觉”吴绮莉是个任性好强,却不能过好自己人生的女人,也是个不能教育好孩子的不称职母亲。
一个很多人口中的loser。
今天,搭档夕夕猴在群里说小龙女被传自杀入院,我动了心念,找来许多报道一一翻阅。不曾想,竟读得眼眶湿了多次。越是了解,越是对吴绮莉生出诸多同情,不忍指责。
一个并没有能力承受如此命运的女人,偏生与这样的命运狭路相逢。
然而,这世界上,不正有很多和吴绮莉一样没能力承接残酷命运的“人生输家”吗?并不是每个单亲妈妈都有能力过成张艾嘉的。
囿于原生家庭的不幸、困于所受教育的局限、人生经历的挫折与局促,甚至,可能只是因为承继了一个先天在性格、人格上更易有缺陷的遗传基因,有些人的悲剧命运,就是那么霸凌到个体无可阻挡。一如吴绮莉的人生。
这样的人,她的确难凭一己之力走出困境,趟到一条正确的路。
的确,可怜之人自有可恨之处。可当可怜之人正身陷囹圄之时,她首先需要的,是帮助,而非围观、消费,或一味指责。
而在这个事件中,最该伸出援手的,是一直物理上缺席的围观男主角。
01
不幸的原生家庭
吴绮莉接受采访时曾说,对她影响最大的人是她的母亲郑黎明。看了她描述的这位母亲,我也的确十分震惊。
郑黎明在吴绮莉一岁时与丈夫离婚,随后独自抚养女儿成人,但她对男人充满怨恨,时常恶毒咒骂。
“幸好你是个女孩,要是个男孩,我才不要你。”郑黎明多次对女儿吴绮莉如是说,她憎恨女儿长得像前夫,骂她“你就是做鸡,也没人要”。这位郑母还不断给吴绮莉洗脑,痛斥男人,叫她不要结婚、不要嫁人,并数次破坏她的恋爱。
尽管郑黎明事业上是个女强人,在香港、上海都有置业,能够负担得起吴绮莉母女在上海每个月十万港元的生活开支,但是她给女儿钱的方式是这样的,一把钱甩在地上,叫女儿跪着,一张张捡起,从客厅一直爬到洗手间。而小龙女就在旁边眼睁睁地看着。
后期,郑黎明更失控到拿着菜刀逼女儿去跟成龙要钱,吓得吴绮莉搂着女儿躲在墙角瑟瑟发抖,而这直接导致了吴绮莉在2011年决定逃离母亲控制,返港生活。
父亲一直缺席吴绮莉的成长。她自父母离婚后,只见过父亲两面,一次是三岁时,还有一次是十来岁时在街上偶遇。生于、成长于、受控于这样的原生家庭,一般人都会有阴影吧,何况后来又遭受情感重创的吴绮莉。
既想摆脱,却又力有不逮,最后迫于现实,毫无尊严地依赖于母亲的接济,吴绮莉一直活在纠结中。
02
过早成名教育中断
1990年,17岁的吴绮莉摘得亚视小姐评选的“花魁”,当选冠军。于是,高中刚毕业的她,中止了学校教育,签约亚视,开始艺人之路。
青春靓丽,美貌逼人,头顶亚姐光环,上戏不断,吴绮莉被看作当时香港娱乐圈的一颗新星,也自然受到诸多男性的青睐与追求。
可20岁的女生,虽有青春的朝气,但到底阅历浅、稚嫩。有些人天生具有反省与学习的特质,即便很早就停止了学校教育,但不妨碍学习、成长。但吴绮莉显然不是在这方面有灵性的姑娘。报道里写她当时拍戏,“经常迟到早退、耍大牌”。
年少成名,花样年华里被各种异性追求、宠爱,这既可以成为一个女人的资源与底气,也可以成为一个女人成长的劫。
对于原生家庭不幸、教育又过早中断的吴绮莉而言,它成为“劫”的可能性的确更大。
03
成龙霸道总裁般的爱情攻势
据吴绮莉今年2月的一篇专访透露,成龙在她18岁时就曾追求过她,但她当时的男友是香港被公认为最有才华的广告导演,她没有看上“土气”成龙的追求。几年之后,与成龙再次相逢,成龙展开霸道总裁式的追求。
那篇报道是这么写的:
“成龙一句等你吃饭,于是整个剧组都在等吴小姐。吴小姐不到,所有人都不准吃饭,整桌的菜没人敢动一筷子,吴小姐到了,大哥先一样一样夹给她;
吴小姐拍电视剧拍到晚上两三点,一代功夫巨星就在旁边坐在车里等着,他不是叫手下人送来,是亲自打包了吴小姐爱吃的宵夜等她收工,给完夜宵就走人,早上又亲自将热腾腾的早餐送过来;一帮朋友到吴小姐家里吃饭,别人都只顾着吃,他会在她家里兜上一圈,看看这里、看看那里,隔天,他便打电话过来说,你家里的柜子坏了,我让助理帮你换个新的,沙发有些旧了,也该换换……
吴小姐跟公司去日本拍戏,刚好生日到了,他会找公司的同事在日本订花,送到她的房间……
他不是每周如此,是每天如此。他虽有家室,却是一匹被放养的野狼,几乎从来不用回家,圣诞节、中秋节几乎大大小小节日在吴小姐家里和她一起度过。她不知道他对其他女生如何,总之对她的确是如此这般,是她交往过的任何一个男朋友都无法匹及的。”
”面对“大哥”如此强势的追求,就不说吴绮莉是一个自小缺少父爱的女人吧,换作任何一个女生,扪心自问,有多少人能做到完全不为所动?你也多半也会以为,这就是传说中的爱情了吧。
只是吴绮莉不知道,她不过是大哥众多“猎物”中的一个,“大哥”对女人的追逐,更多是荷尔蒙的吸引,是雄性的占有与征服,而不是“爱情”。在香港当时的文化里,大哥和他的那般兄弟,也根本不觉得他在家室之外,同时追逐其它多位女性有什么所谓。
所以,当她生下孩子,“大哥”才会听身边兄弟的劝,“你管了这个孩子,以后其她女人生的孩子,也要你管,不是很麻烦。”
后来,大哥换了手机,吴绮莉联系他不上,托人带话:从此不会再去找他。果然,自尊度极高、做事决绝的吴绮莉,今后再未与成龙相见。松下一口气,“希望不再被干扰”的大哥,也果真不闻不问17年。
曾经万般追逐、关怀自己的男人,在危急时刻却置自己与亲身骨血不顾,并且不负责任地消失、失联,受过这样的情伤,不说吴绮莉了,放在哪个女人身上,不是伤经动骨的劫与痛?虽然,在这件事上,吴绮莉自有她的问题。
04
单身母亲的窘迫
很多人说吴绮莉生下吴卓林,是任性,是赌气,是对成龙的报复。但我更相信吴绮莉后来披露的,是其母郑黎明反对她堕胎,因为其母信仰基督教,肚子里的骨血虽未成人,但已是一条生命。
在诞下小龙女之后,吴绮莉遭遇的不仅仅是舆论风暴、自己的情伤,更有独自抚养女儿的艰辛。很多女人在决定做单亲妈妈之前,其实是对未来的困难预计不足的。有些人生命力彪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实践中完成了成长、度过了难关;可有些人,却眼高手低,handle不了生活的难题。比如吴绮莉。
首先,她在经济上就不能自立。她想给女儿提供最好的教育与生活,可自己没能力,就只能靠母亲接济,而且是以那样自尊遭践踏的方式被接济;其次,她自己还是个心理病人,也并不懂如何做好一个独立的人、称职的母亲,不懂何为好的教育。过往报道中屡次提到她的体罚式教育,这里不再赘叙。
曾经,她在接受娱记黄佟佟采访时说,她此生唯一的目标就是,努力工作,养好女儿,希望她嫁个好老公,幸福生活,然后,她能给女儿带孩子。
她的确是一个活得旧式,没有自我,放弃了自我的女人,将毕生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却不懂这是强加于女儿身上最沉重的负荷;她也不懂,她快乐,女儿才能快乐。更可叹的是,在她看来,女儿的最好结局,就是嫁个好老公,生个孩子。
她也甚至没有做好自己工作的能力。回港复出工作,她做不好主持人,去拍电视剧被诉忘词、只顾吵架,她也处理不好与同事和上司的关系。
几份工作,过了试用期后,都没能续约。
她不能靠工作养活自己。这一点,她自己无法假装视而不见,也因此更没有安全感。加上母亲2015年去世,虽给她留下5000万港元的遗产,但她也等于再没有其它经济依靠。
于是,酗酒、情绪失控。
所以,才有2015年吴卓林报警。懂事的孩子说,报警不是因为她自己被母亲虐待,而是,她希望母亲的精神情况引起注意,希望有人帮帮她母亲,她说:
“我妈妈需要帮助。”
05
吴绮莉需要外界的帮助
没错,吴绮莉的确是有太多问题。她身上有太多可以拿来作为反面教材的点。看到有文章批判:吴绮莉为什么不能像同是单身妈妈出身的张艾嘉那样自立自强?吴绮莉为什么不能更狠点,抓住这样那样的机会翻身?听着也似励志、有道理,可我却想说:
这个世界,真不是每个女人、每个单亲妈妈都能活成张艾嘉;
不是每个人,都有从错误中翻身的智慧与能量;
不是每个人都能从逆境中翻盘,活成大众所设想、剧本所热衷的“人生赢家”。
原生家庭不幸、教育局限、情伤巨创、复出受挫,要这样的吴绮莉,自己走出自身的局限,太难。
这真心不是靠一两句励志鸡汤,更不是靠外界一面倒的批判,能起效的。
更糟糕的是,她的性格基因中,还继承了母亲身上那股偏执、狂躁,过度自尊,过分要强与不圆融的狠劲儿。
性格决定命运,而很多时候,基因决定性格。但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份慧根与自省精神,看得见自己的短,找得到该往哪里去。
我有一个好朋友,遗传了父亲的抑郁基因,深陷抑郁症的泥淖。
她极敏感、也极有才华,写得一手好文章,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作者。她因为受过非常好的高等教育,人也高度自省,所以,虽在漫长的几十年里不断与抑郁症做斗争,人也在不断成长。只是,只有深交的人,才最清楚她每次与抑郁对抗时所承受的痛苦、才一鳞半爪地了解到那种“生无可恋”的绝望。
她,也看过很长时间的心理医生。而且,一度到了,看不起心理医生的地步。她告诉我,以她的经验,真正起效的心理医生都很贵,那种免费的,往往看了也并无实质帮助。
正是从我这位好朋友的身上,我才真正理解到,很多时刻,人是十分脆弱的,对于命运的倾轧,很可能真就无能为力。
这时候,人的确很需要外界的帮助。
在关于吴绮莉的相关报道中,我注意到两个细节:
1,吴绮莉曾说自己没有钱看心理医生,因为很贵。她的钱都用来支付女儿上昂贵的私校了。
2,吴绮莉也曾经求助于提供心理辅导的社工,但是不被重视。直到吴卓林报警,社工才开始重视,但又被不负责任地“踢皮球”。
其实,吴绮莉是知道自己有问题、也知道自己和女儿的关系有问题的。她也希望获得帮助。而吴卓林,也是清楚的。所以,她才会报警。她希望有人帮帮她母亲。她也很有可能是以此放话给自己的生理父亲成龙,她很可能将他看作为一个“救星”,希望得到他的帮助。
可遗憾的是,她与母亲,并没有因此得到足够的关注与帮助,只是继续被“围观”,甚至被媒体“消费”。
直到去年底,吴卓林还在脸书上发文呼吁大家,一定要多关注身边的人,要及时帮助身边的家人,不要逃避问题,“其实我们当中有很多人与抑郁症很接近。”
十六七岁的她,疾呼:
不要忽视精神疾病。
固然,人最终是要自救,外力终要通过内因才能起效。可当人缺乏自救能力时,的确需要外力帮助以唤醒自救的意识与能力。这正是社会救助系统的价值,也是教育、改造的意义。
其实,香港在这社会心理辅导方面做的已经算亚洲国家里很不错的。在香港社会福利署的统筹下,全港500余家社会服务处建立了专职青少年服务机构。每个学校均由社会服务处派出专职从事青少年心理辅导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学校社工在对学生进行辅导的同时,还对学生家长进行有效辅导。香港社会既重视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也重视对青少年家长的辅导。
但这种相对“泛”的辅导,碰上吴绮莉、吴卓林母女这样较为棘手的个案,可能就应付不了,也难做到持久的、长期的精力投入。
(2015年吴卓林报警后,写给妈妈的信。主动说对不起,并希望母亲获得真正的快乐。)
06
成龙请别继续做个围观者
对吴卓林2015年的报警求助,那个本来最应该站出来,伸出援手的人,呈现出的客观行动是:
无动于衷,继续扮演物理上缺席的围观者。
而他这么做的理由和借口是:不能伤害另一个女人。
可你在追求一个又一个女性,满足雄性的征服感、获得成就感时,为什么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事发后对发妻愧疚,这可以接受,但对既成事实,你不应该首先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吗?
“不希望生活被干扰”,真是暴露了“大哥”再自私不过的利己本性。
对于“大哥”而言,女人真如衣裳。
从“大哥”公开在婚外追求女性,并且得到身边“兄弟”的支持来看,“大哥”和他身边男性、甚至包括女性的思想,还停留在香港废除妾制之前。
我一度也想,为什么林凤娇不能劝劝成龙,毕竟那是成龙自己的亲身骨血,是他亲生女儿的母亲。可想着林凤娇自己也是个心理病人,不仅要忍受成龙风流不断所带来的情感伤害,还要长期忍受丧偶式婚姻生活与育儿生活,最后,被寄予深情厚望的儿子还因吸毒被抓、被劳教,轰然击溃了她多年来对亲子教育的自信,念及此,我又觉得不忍心苛责林凤娇。
可,舆论不该一直那么纵容成龙。从他十几年前一句“我犯了天下很多男人都会犯的错”,一直至今。
也许他曾是一个成功的武打明星,对中国的功夫电影走向世界做出过自己独特的贡献,但是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男人,他是失职、失责的。
在我个人看来,婚外发生爱情,可以被理解,因为爱情的发生,的确猝不及防、不可控、也不可防。婚姻既然是个契约,也可以被解约。但是如成龙这般的“风流”、“追逐”,对不起,我不认为这是基于“爱情”。他最后的消失、不负责,更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无论如何,他起码应该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既然事到如今,香港社会工作署不能给吴绮莉母女提供真正有效、优质的免费心理辅导与治疗,既然吴绮莉终于开了新闻发布会,以指责的姿态来示弱、求助,我认为成龙此刻的确有责任站出来,照顾起这对母女,而不是以“怕伤害另一个女人”为借口,将自己的责任推给社会。
吴卓林此次被传“自杀”入院,未必不是再一次向成龙释放求助信号。她不是第一次割腕,真要割腕自杀,可能技术难度也没那么高,不至于屡屡不成、屡屡入院。
我理解,这是一个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渴望得到关注、关怀的求助方式。何况,她那么懂事,那么关心自己母亲的精神状况。
07
围观者别再消费他人悲剧
此时的吴绮莉,就犹如一只被无情现实撞翻在地的乌龟,摔得四仰八叉、拼命想要翻身,却力不从心。
此刻,她更需要的不是围观者站在那里,叉着腰对她的人生进行指点:你为什么不能狠一点,做只聪明灵巧的兔子?也不是不是外界一味地批判、甚至嘲讽、抨击,而是,能善良地给她一把力,帮她翻过这个身。
围观者,若真慈悲与善良,或许应在简单粗暴地抛出“评判”之前,先去体察、谅解一个弱者的不容易。
如若只是一味地围观、批判,甚至消费他人的人生悲剧,悲剧很可能将一路到底,再无翻转可能。
何况,生活里,谁没有过做乌龟的时候。对别人宽容,心怀慈悲一点,也是对自己宽容,对自己慈悲。
此外,我也反对围观者不负责任地灌励志鸡汤,此时,继续不顾客观现实,怂恿倔强而负气的“吴绮莉要自立,拒绝成龙的照顾”。我以为这是不理性的。事实已经证明,吴绮莉的确无论从思想成熟度,人格独立度,还是在工作与经济能力上,都不具备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女儿的素质。
这时,她更需要的不是负气、不是批判,而是承认与直面自己的弱小和局限,承认并且愿意接受来自外界的,哪怕是成龙对她和吴卓林的帮助。
这个帮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心理上、心灵上、人性与人情上的。
PS. 我们开通读者群了,有兴趣入群的朋友,请加非非马的小号feifeima777。
谢谢阅读!
您的每一次点赞、转发,
都是我们前行的巨大动力!
作者非非马
媒体人、影评人、创业者。
新浪娱乐、LinkedIn(领英)、金融八卦女、她生活、Think Tank智囊团、她领袖专栏作家。
而立之年赴英读硕,学习电影研究,曾为著名文化国企伦敦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
现自己创业从事中英文化交流,并任中英电影节英国首席代表。
微信公号:非非马
新浪微博:非非马UK
谢谢阅读!
说戏梦人生 关注女性成长
女性 | 影视 | 时尚 | 文艺 | 旅行
我们在英国、美国、中国
做走心原创干货
欢迎订阅非非马
相关主题阅读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所有。